导航菜单
首页 >  为什么会有人为高考移民洗白  >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黑人、白人、黄种人,谁的基因更加接近?

地球上为什么会有黑人、白人、黄种人,谁的基因更加接近?

综述

如果问你,当今世界上主要有哪些人种,相信你会毫不犹豫地说出答案,黑种人、黄种人和白种人,甚至还能就他们的源起和发展来展开一番,但是如果要问你的这三种人之间,黑种人的基因跟黄种人和黄种人哪一个更接近,可能你就没那么确定了。

从外部特征上看,好像三个人种都差不多,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按理说基因也差不了多少,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如果能够发现这三者的基因相似度的差异,是不是对于人类起源的问题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呢?

人类的起源

生物学研究得出的结论显示,在这三种人种当中,确实有两种是彼此更接近的,他们就是黄种人和白种人,而对比黑种人,两个阵营之间的基因相似度就差得比较大了,虽然没有从专业的分析中进行了解,但是光是从肤色差异上,一般人确实是可以接受这个结论的。

而对于另一个事实我们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按照科学家的说法,黑种人自己的种群中,个体之间的基因相似度甚至比黄白两个人种之间还要小,这似乎是很违背我们的认知的,按理说,黑种人都属于一个人种,即便个体避免不了基因差异,但是也不至于超过另外两个人种的差异程度,应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

我们都知道,现代人类学对人类起源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目前来说最受欢迎的理论依然是非洲起源说,这种理论认为现代人类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非洲的古猿,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两支队伍当中的一支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发展才慢慢进化成了拥有智慧的生命。

古猿生活的时间大概是距今1000多万年前,这个时候的非洲气候还相对温和,植物覆盖率非常高,也就成为了喜欢在树上生活的古猿的天堂。

除了极少数时候,它们几乎不会下到地面上,基本吃喝拉撒睡都在树上,但是很快,环境的改变也彻底颠覆了这种生活模式。

因为气候开始由湿润向干旱转变,降水越来越少,树木和植被从茂密变得稀疏,原来可以穿梭在树林当中的古猿们不能再保持原来的行为方式了,为了能够抵达其它的区域,它们不得不下到地面上,学会用后肢来支撑自己的身体,用前肢来获取自己想要的食物和其它东西。

就这样,接近树栖的古猿慢慢向地面转移,科学家把这批古猿称为地猿,进入到地猿阶段之后,它们基本上就是树上和地面相互结合,前者主要是用来躲避自己的天地,后者则是用来满足必要的生存需求。

当然,还有一些不愿意从树上下来的古猿仍然坚持随森林的变化而迁移,总之就是尽量留在自己觉得舒服的地方,但是这个迁移最终也被大河阻断,不得已还是要放弃森林。

干旱发展的势头始终不减,地面活动的频率和时长也在随之增加,直到古猿完全留在了大地上。

奠基人效应

与此同时,因为资源有限,非洲古猿不得不被迫出走,去到世界各地寻找更好的空间,建立自己的聚居地,就在这过程中才有了人类的出现。

但是别忘了,并不是所有的古猿都离开了非洲,还有相当一部分仍然留在原来的地方,这部分古猿依然停留在原来的环境中,按照原本的路线演化和发展,相对于断断续续走出非洲的猿类,它们并没有遇上新的变化,也没有被迫改变自身的很多条件。

最后的结果就是,非洲本土进化出来的人类和世界其它地区的进化出来的人类之间有了明显的区别,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奠基人效应。

意思也很简单,就是那些从亲代那里获得部分基因然后离开原来的种群,并且重新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种群的个体之间,会比他们跟亲代之间拥有更高的基因相似度。

举个例子,几个生活在南方的大学生,进入到北方的城市里学习和生活,并且在这里定居下来,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后代,经过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之后,这些后代之间的基因相似度其实要比他们和祖上南方宗族的相似度要高。

再比如,在某个地区广泛地生活着花色五颜六色的一种小鸟,除了颜色没有区别,但是有一天附近的火山突然爆发了,火山灰杀死了大部分的鸟儿,只剩下几只红色的,而它们的后代也都成了红色,此时红色鸟儿之间的基因相似度当然就高于跟其他颜色鸟儿的相似度。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从非洲出走的古猿一开始彼此之间也是有着很高的基因差异性的,但是当他们去到某一个环境中之后,环境本身对这些古猿进行了挑选,只留下了能够适应的一批。

在物竞天择的原则下,一个种群之间彼此的相似性只会越来越高,而生活在非洲本土的猿类虽然也是适者生存,但是从一开始彼此之间的基因差异性就很高,经过了同样时间的演化之后,依然还是要比其它人种高的。

结语

所以说,非洲的黑种人跟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基因相似度是比较小的,而黄白两个人种之间则相对高得多,这也侧面证明了非洲起源论是有一定根据的。

相关推荐: